【评测】与众不同的强阻尼声!——响磬GS-1纯后级功率放大器
初相见
【本文由声艺探索供稿】响磬GS-1纯后级其实并非这个新晋国产品牌的第一个作品,后来我才了解到他们在前4年前就推出了一款纯甲类的纯耳放HA-1,由于是耳机领域,我没有机会体会,不过看到它的照片,感觉很有理工男的“德味”,区别于其他国产一水的“清汤寡面”外观设计,HA-1中国元素设计简直是有种炸裂的存在。在这台耳放还运用了一些响磬的原创技术,例如增强阻尼和阻尼可调技术等,可以胜任从高阻低敏动铁耳塞到难以驱动的全尺寸平板耳机,兼顾了极好的控制力及驱动能力。
在一位共同相识的好朋友牵线搭桥下,响磬设计师在去年10月的一个深夜造访我们的听音室,同时他把秘密研发的最新产品GS-1后级的工程样机也带了过来,颇有一番想法,打算挑战我们的TAD 2401主监听系统,以及能高度还原器材设计特质的听音室。要知道我们的测试环境,可不是一般的音响器材能挑战的,在这里折戟回炉重炼的器材不在少数。
当时那台工程样机的样子毫不起眼,纤薄的机身,不过竟然有将近60斤重,为了测试的方便,当时的样机带了前级的功能,让我感兴趣的是,这个后级有很多玩法,除了常规的桥接和并联双推之外,还加入输入灵敏度调节,输入接地悬浮切换,低通高通滤波设置, XLR串联输出,这种扩展性的玩法真的很少见。设计师用心了。
在初步搭配试听,一耳朵的感觉是结像力惊人,声音不会肥腻,是比较柔美的走向,人声的距离感也保持的很好,没有前冲的压迫感。总体的表现完成度已经很高了。与设计师的一席谈中,我们也交换了一些产品设计的思路和看法,相谈甚欢。
再相逢
然后时间转眼又过去了半年,一天,响磬设计师打了电话给我,说GS-1已量产,想发我们一台再做一次完整的测试。当时,我的胃一沉,60斤的大家伙啊。
机器到了之后,艰苦的拆包过程按下不表,但我实在再没有力气搬上机架拍照片,只好屈就它趴在了地面,与同样命运的先锋P3唱机相依了。
最后定版的GS-1的外观设计显然走了另外一个方向,似乎在降低自己的存在感,它把中国古筝的曲线之美化为它独特的线条造型,将古代乐器的清灵精神性融入现代设计,目的应该是为了更好的融入用家的环境里面吧。当然,我也知道外观设计见仁见智,但是我对响磬最终放弃了HA-1的设计元素颇感可惜。
平平无奇下的惊奇
在量产版本上,GS-1已经去掉了前级的模块,作为纯后级,输入灵敏度调节分为1.0V/4.0V/8.0V三档灵敏度调节,既可以接驳前级,也允许玩家直接接驳带音量调节的CD和解码器,最大限度地保留原始声音。它还支持立体声、并联和桥接3种输出接法,并联方式便于实现双线分推互不干扰。支持输入GND悬浮和接地2种模式,用于切断地环路引入的干扰。平衡信号串联输出,支持多台组合成更大功率的输出模式。低通高通滤波设置让用家更有效的接入超低音无源箱,极大的扩展低频响应能力。
对于一台纯后级来说,它的供电性能应该是最值得关注。尤其是现在高清宽频的时代,各类音源动态范围都达到120dB,一首普通的流行歌都能达到DR10以上的动态范围数值,大食难推的扬声器,更是功率的“黑洞”。一些看似高灵敏度的中大型书架扬声器甚至可以在瞬间吸取超过500瓦的功率,堪称扬声器届的“吸星大法”。无疑,这些情况对后级供电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
我看了GS-1的内部解剖照片,它的变压器重达10kg,直径20cm,采用2400W纯铜定制环牛和定制的磁屏蔽层。每声道6只22,000微法,全机共26万微法的世界顶级品牌定制音响专用电容,可以提供50A以上的峰值电流。这套供电系统占据差不多一半的机箱空间,GS-1标称的功率不大,在4欧负载下输出300w,8欧负载输出150w,为什么会搭配这么夸张的供电系统呢,这里卖个关子吧。
GS-1的放大电路采用独有专利的增强阻尼技术,并以AB类架构作为基础,每声道由9对精密配对的10A大功率管构成,全机36只,拥有顶级功放才有的50A大电流输出能力,在这种大电流输出的基础下,由增强阻尼技术精密的控制扬声器的振膜,才能驯服各类怪兽级扬声器。
为了降低音乐烧友搬回家中的门槛,GS-1借鉴专业功放的思路,采用纤薄型机箱设计,内置散热片,机箱整体高度低于12cm。
由于GS-1峰值功耗近3000W,必须要将功率管的巨大热量散出去,纤薄的机身同时要满足散热的挑战,特别设计的优化循环风道+磁悬浮超静音风扇+智能温控方案,从机箱底部和两侧进风,后侧排风。幸运的是,日常家庭聆听功率下风扇基本不启动,在检测到长时间大功率输出时,风扇会自动启动。,在本次评测过程中,室温22摄氏度,即便是全力驱动,播放大动态的音乐,风扇也没有工作,整体机箱表面温度只是微微发热。
GS-1还设计了十多种保护措施:开机软启动,开机延迟保护,零点漂移保护,直流输出保护,失真压限,电路烧毁保护,限幅保护,输入过压保护,温度过热保护,负载短路保护,电源过流保护等等,不但能保护珍贵的扬声器系统免于损坏,也充分满足自身保护的需求。
关于增强阻尼
如果在早期就关注我们公众号的朋友可能会看过一篇文章《声艺探索测评报告 | 宝贵的“第一瓦”》,在文章中我们比较深入的探讨了功放输出的阻尼特性,由于扬声器的阻抗会随着频率波动,功放的阻尼系数也并非恒定不变。在一些胆机身上,我们得到一些实测的数据,他们在5kHz的阻尼系数会达到一个峰值,之后会下降,加上胆机自身带来丰富的偶次谐波失真,这往往会营造出一种泛音更加丰富悦耳的声音特质,但是胆机在低音部分的阻尼特性也是比较低,这就容易会造成肥腻缓慢的低音响应。但是现代的晶体管机,动辄200~2000的阻尼系数,听感却不如胆机悦耳。如何在一台晶体管放大器身上能“鱼与熊掌兼得”呢,这就是GS-1独有增强阻尼技术所解决的问题。
增强阻尼技术能够额外的给扬声器提供精确、充足的电磁阻尼力,从而,极大的提高了中低音单元的控制力,又保留了柔美的高音特质。
设计师告诉我,甲类电路的晶体管因为工作在线性区,所以失真小,但是AB类电路通过现代原件的高速度、高开环增益和负反馈,也能提供更低的失真度,这也被仪器测试所证明。那为什么纯甲类的声音就是比AB类的好听?为什么达萧的纯甲类功放都没有负反馈,仍然远远比AB类好听?响磬的设计师对AB类和纯甲类电路进行了多年研究,同时也涉足了扬声器的电声转换物理机理领域,并将这两者结合在了一起来进一步的统一在一起进行了研究,终于发现了纯甲类好声的秘密,就在于对扬声器阻尼程度的不同,并据此开发出了增强阻尼技术。
多年以来,电声技术都是针对电声换能器件侧的研究,功放属于纯电子技术方面的研究,两个领域一直是处于各自独立的发展,连大学学科都是归属于不同的专业,很少有人跨两个领域来统一起来研究。这项技术可以说是跨领域结合的一次创新。但是这个技术具体是怎么实现的,设计师却对我守口如瓶。我只能通过聆听,来体验与过去技术的不同。
主观试听
在我们听音室搭配是Wadia 380 CD唱机,雅马哈S2000 SACD机,ARC 参考6前级,TAD 2401扬声器、阿卡佩拉独角兽MK II座地扬声器、贵涵LS3/5A书架扬声器。
犹如见到漫天的星光
长久以来,我觉得准确的如手术刀,准确的如机械的监听级的声音会缺少感染力。在传统理解上的感染力就是暖声,结像偏大。然而GS-1所带来的感染力是监听级,却有着悦耳耐听的另一种全新格调。
在城市中,光污染如同天空的迷雾,遮蔽了星星的璀璨。夜空只勉强留给我们几点微弱的星光。然而,在内蒙古的草原上,夜空恢复了它的原始之美。在这里,远离了人造光的纷扰,无数的星星在星空下熠熠生辉。
同样地,GS-1凭借其先进的增强阻尼技术,所展现出来的声音,就像草原夜空中的星星一样,让每一个音符在宁静中释放内在的精妙光泽。
首先搭配的是阿卡佩拉独角兽MK II座地扬声器,GS-1重播出来的弦乐作品尤其是能反映出这种声音的感染力。就拿我经常聆听的Hilary Hahn在柏林现场录音--莫扎特小提琴奏鸣曲K 379来说吧,GS-1搭着独角兽MK II将浪漫洋溢而不滥情的奏鸣曲诠释得淋漓尽致。钢琴的伴奏颗粒清晰,由弱音逐渐增强的乐句在钢琴家娓娓道来中绽放,钢琴浓郁而富有重量感。Hahn小提琴的音色不仅水润而且透亮,高音清晰不刺耳,但是琴声质地纹理轻松呈现,这一点尤其难得,要知道追求高音的细节并不难,但是在悦耳温软的同时,又能保留所有的音乐细节,这就十分考验功放和扬声器的搭配了。
这种特质同样体现在GS-1搭配贵涵LS 3/5A演绎Anne-Sophie Mutter / Andre Previn / Daniel Muller-Schott三位音乐家演奏的莫扎特钢琴三重奏K.502,第一乐章的音色温暖而滑顺,在洒满一室暖意的室内乐中格外芬芳迷人。大提琴长音的拉奏衬底,钢琴愉快地展开音乐主题,随后小提琴加入,呈现出浓厚而明亮的声线,不同乐器的细节错落有致地重现,音场虽大却通透,让合奏浑然天成,显现出阳刚之美中的一分妩媚。
重视供电最大化,驱动力强悍
GS-1在供电方面的重视体现在其强悍的驱动力上。无论是在播放“Tutti!”,“鼓诗”,还是在播放“星际穿越”的电影原声带等大动态乐曲时,GS-1都能够展现出强大的推力,让音乐的动态范围得到充分的体现。GS-1的动态宽容度体现在其对音乐细节的精准捕捉和表现上。
特别是在播放“Tutti!”中的丑角舞曲时,得益于GS-1超大的2400w电源系统和强大的输出电流,输出低于0.1%失真的800w真实峰值功率驱动双12吋中低音单元的TAD 2401扬声器,完整的撑开庞大又真实的音乐厅舞台感,低音冲击感不是那种刻意追求的快感,却更显生动与真实。GS-1的凝聚力让乐团定音鼓更为突出,而低音的自然延伸感则彰显了其供电的稳定与瞬态大功率输出的强悍。整首乐曲的强烈情绪及动态起伏的每个细节都被GS-1精确传达。GS-1在搭配低灵敏度的贵涵LS 3/5A的时候,也能体现出这种柔中带刚的驱动力,整体的声音结像力,厚实度都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准。播放大动态敲击乐的时候,出乎意料的推出LS3/5A的低音下潜和质感,无论是细微的鼓皮振动,还是大鼓的敲击,都不会感觉乱成一团。
总结
作为一款定价不到2万元纯后级放大器,响磬GS-1拥有一种温柔而坚定的声音特性,在音色上展露出细腻的美感,同时在供电稳定性和推动力上都毫不逊色,还拥有广阔的动态范围。
当GS-1在我们的听音室缓缓进入温暖的工作状态,它开始慢慢展示它的魅力。音乐的背景变得异常宁静,并让那些原本隐藏的微妙音乐细节得以尽显。
为什么响磬GS-1能展现如此迷人的音乐风采?我想说,它强大的驱动力是关键,而它采用的增强阻尼技术重播出来的音乐细节呈现出自然又轻松的高频延伸,拉开音场的空间感,响磬GS-1凝聚又温暖的中低频,则赋予音乐最重要的灵魂。我想说,假如您想在这价位找一台“富有音乐感染力”的后级,请注意响磬GS-1,听过,就知道音乐有多美。
技术规格
面板颜色:太空银/深空黑
声道:2声道
输入:XLR/RCA (通过转接头)
灵敏度:1.0/4.0/8.0Vrms
输入阻抗:40kΩ
频率响应:+0dB-3dB 10Hz~20kHz
信噪比:106dB
声道分离度:105dB
转换速率:30V/μs
输出功率与失真:
300W×2(4Ω THD+N<0.09%)
Max800W×2(4Ω THD+N<1%)
150W×2(8Ω THD+N<0.05%)
600W 桥接(8Ω THD+N<0.09%)
电源:200V~240V 3000VA
重量:30kg
尺寸(W×D×H):449×482×120mm